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生活里,愛都是一門功課,值得我們終生學習。作者:勤一一(爸媽精讀作者)前段時間,放學后女兒一臉歡欣地回到家。我問她:“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么開心呀?”女兒欲言又止,猶豫了一下,下定決心般地與我分享:“媽媽,我們班里最帥的男生說他喜歡我。其實,我也喜歡他呢!”有句話說得好:孩子談“戀愛”,最不知所措的是爸媽。作為一個80后,我們小時候可是沒少聽父母的嘮叨,...
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生活里,愛都是一門功課,值得我們終生學習。
作者:勤一一(爸媽精讀作者)
前段時間,放學后女兒一臉歡欣地回到家。
我問她:“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么開心呀?”
女兒欲言又止,猶豫了一下,下定決心般地與我分享:“媽媽,我們班里最帥的男生說他喜歡我。其實,我也喜歡他呢!”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談“戀愛”,最不知所措的是爸媽。
作為一個80后,我們小時候可是沒少聽父母的嘮叨,不許在校園內(nèi)談戀愛、不許找對象、千萬不能耽誤讀書學習……
防賊、防盜、防早戀這可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耳朵里都快聽出繭來了。
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似乎更加早熟了,幼兒園就開始“早戀了”,這時候,家長的反應(yīng)很重要。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
望著女兒開心又略帶羞澀緊張的表情,我笑著說:
“媽媽真開心!我的開心有兩點:一是我的女兒有人喜歡,說明你很優(yōu)秀,我為你感到開心;二是你愿意和媽媽分享,說明你信任我,我很欣慰很開心。”
女兒臉上凝固的“緊張”一下如同云彩般散去,她松口氣說:“我以為媽媽會有點不開心呢!”
在生活中,面對孩子的“早戀”苗頭,很多父母反應(yīng)過度。殊不知,“早戀”也是有建設(shè)性的。
同事家的孩子小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剛開始很不愿意去,每天早晨都送園都要上演一出連哭帶叫的“悲情劇”。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小寶像轉(zhuǎn)了性子一樣,變得很積極、很懂事。每天自己起床,刷牙、穿衣服、高高興興出門去,再也不用媽媽催。
媽媽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
幾經(jīng)詢問之下,小寶“羞答答”地說出了真相:原來他“喜歡”上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月亮,月亮不喜歡小寶哭鼻子,為了她,小寶才逐漸變成小大人。
小寶驕傲地對媽媽說:“月亮說我長大了,她喜歡我!”
小寶媽媽哭笑不得,自己兒子有這么大變化,原來是在幼兒園“早戀”了。
送園的時候,在幼兒園門口恰巧碰到月亮,小寶歡脫地跑過去,和月亮手拉著小手就一起進去了,連“再見”都忘記跟媽媽說。
對于孩子來說,學校里有一個閃閃發(fā)光的存在,連上幼兒園這么無聊的事情,也變得更加令人期待了呢!
所以,家長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反而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大人戀愛的時候,是不是也覺得天更藍、水更清、心情也更好了呢?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有不少好處的:幫助孩子愛上幼兒園,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變得更加貼心懂事有責任感等等。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喜歡?
我摟住女兒,說:“媽媽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喜歡這個小男生什么呀?”
女兒滔滔不絕地開始歷數(shù)說:“他眼睛很大,個子高高的;性格很幽默,又不開過分的玩笑;而且,他算數(shù)很厲害!”
“哦!”我頻頻點頭,又問:“那他喜歡你什么呢?”
女兒得意地回答:“他夸我會背詩,性格活潑!”
我點頭:“哦!原來,喜歡是一種欣賞,欣賞對方身上的閃光點!”
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互補性欣賞”:欣賞對方身上,自己沒有的優(yōu)勢。
對一個人的喜歡,更是源自互補性欣賞。
比如,女兒算數(shù)不太好,就會對算數(shù)好的小朋友非常欣賞,進而產(chǎn)生喜歡的感覺,樂于靠近(一起玩兒)。
我抱起女兒,坐在我的腿上,問她:“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小女生???”
“有啊有??!”女兒樂呵呵地回答:“我的好朋友公主,她特別乖巧文靜,老師經(jīng)常表揚她;跟她呆在一起,我覺得特別舒服自在!而且,老師也夸我最近都沒那么鬧了!”
“哇!那公主真是很獨特呢!都影響到我的女兒越變越好了?!蔽倚牢康乜洫劦?。
女兒使勁點頭:“對,她就像個小太陽,讓人覺得暖暖的!”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無論是對同性還是異性,對方身上有令人欣賞的閃光點,尤其是自己未達到的優(yōu)勢,都會產(chǎn)生喜歡。
而真正的喜歡,是呆在一起舒服自在,就像曬太陽一樣,渾身暖洋洋的;
真正的喜歡,會覺得對方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并且愿意向?qū)Ψ娇待R,將自己變得更好。
教會孩子正確的戀愛觀
如果你的孩子同樣“早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朦朧的“愛情萌芽”,不妨抓住機會,從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我們要教會孩子,“戀愛”的三項基本原則。
第一,想要愛人,先要自愛。
愛情的第一要義,是先愛自己。
當你愛自己的身體時,你會好好吃飯,好好鍛煉,好好護理,這樣自然就會吸引同樣也愛惜自己身體的人。
你愛什么樣的戀人,首先要以這樣的標準對待自己,先愛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愛。
無論你有多愛一個人,都不要在愛情里委曲求全。
告訴孩子:不要因為開始了一段感情,你就變成了依附于人的那個人,你再也沒有自己想過的生活了。
有時候,一段感情表面看上去很好,但你總覺得哪里不對,也許是你的付出沒能得到回報,也許你只是覺得這段感情缺了點什么。
相信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表達出來,而不是只是放在心里,這樣他才能解決問題一起前進。
愛情是讓你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成為其他人希望你成為的樣子。
第二,如何面對失去愛。
徐慢慢心理話中分享了一個故事《與好朋友分開,是成長的必然》:
10歲的羽毛放學回家失落地對媽媽說:
小帆下周要搬回老家了,離我們這里好遠啊。以后下課再也沒有人陪我去打水,值日也沒人陪我擦黑板了。
媽媽抱住她:是啊,這樣是很難過。你還記得毛絨玩具熊嗎?
原來,那只小熊是小帆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她經(jīng)常抱著它睡覺,喂它吃飯,給它蓋被子、講故事。有一次奶奶洗壞了,她還難過了好久。
可是,當媽媽提出:要不待會洗洗,今晚繼續(xù)抱著睡?
小帆卻拒絕了:我不要,我都這么大了。
生活中,教會孩子正確面對“失去”,可以避免受到傷害,尤其是青少年。
就像那只毛絨玩具熊,小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那么需要它了。
朋友和娃娃,也許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雖然會舍不得,但是這段路,我們走得挺開心,就足夠了。
第三,遇到合適的人,可以去試試。
我多次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真的“早戀”了,我該怎么辦?
當年,我們的父母對待早戀這件事情的反應(yīng),多半是“如臨大敵”,甚至會“百般阻撓”。時代在進步,我們更新迭代了父母的戀愛觀。
根據(jù)心理學中著名的“禁果效應(yīng)”:越禁止越好奇。
其實,人類基因里對異性的愛慕與生俱來。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不要否定和打擊嘲笑孩子純潔美好的情愫;不如留出空間,讓孩子自己體驗。
告訴孩子:遇到合適的人,可以去試試;同時要明確,保護好自己,以及哪些是18歲以后才可以做的事情。
明智的父母,不“怕”孩子戀愛。
愛本來就是每個人的天性,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擋愛的發(fā)生,而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幫助他們明白:
什么是愛?失去愛怎么辦?如何愛人?以及如何尊重一份美好的愛。
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生活里,愛都是一門功課,值得我們終生學習。
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帶著我們的智慧,繼續(xù)批判性地前進。
作者簡介:勤一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二胎職場媽媽,歲至中年,心懷溫暖,愿以文字梳理思路,柔軟現(xiàn)實,治愈你我,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