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觀影《90后媳婦傷不起啊血戰(zhàn)鋼鋸嶺》:你是哪一種宿命論者?

更新日期:2021-09-20 11:05:12  來源:m.pltea.cn

導讀文|高浩容壹心理專欄作者信仰,是馬丁路德.金口中的「我有壹個夢」。是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中,無謂槍林彈雨,至生死于度外的醫(yī)務兵道斯。也許你沒有信仰,但可能你有信念。信念使得壹個人即使悲觀,也能成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過往對悲觀主義者的看法,基本夾雜宿命論的強烈色彩,但...

文|高浩容壹心理專欄作者

信仰,是馬丁路德.金口中的「我有壹個夢」。

是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中,無謂槍林彈雨,至生死于度外的醫(yī)務兵道斯。

也許你沒有信仰,但可能你有信念。

信念使得壹個人即使悲觀,也能成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過往對悲觀主義者的看法,基本夾雜宿命論的強烈色彩,但宿命是否成為我們對人生伏首稱臣的理由?

通過《血戰(zhàn)鋼鋸嶺》,導演梅爾·吉布森再次論證了壹個人生哲學的論題,「信仰是否意味著命運由上帝決定?」

實則,宿命論大體有兩種:

消極的宿命論

人生反正都是命定的,我們何必努力,爽爽過每壹天就好,反正我們什么也改變不了。

有些人就這樣放棄對生命的抗爭,就像我在溫哥華,某棟大樓外頭的小哥,每天他就待在那里,或坐或躺,跟路過的人要煙。

無論有沒有人給他,給他完整壹根還是抽到壹半的煙,他總是微笑。

積極的宿命論

特蕾莎修女在印度為貧病的人民服務;《血戰(zhàn)鋼鋸嶺》中不愿拿槍,只愿救人,在生命危險中仍然堅持信仰的道斯。

他們有信仰,同時他們相信自己的道路是神的道路。相信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有任務要完成,積極完成這些任務,人生便能因此完滿。

哲學家康德說人有自由意志,特蕾莎修女和道斯都能通過自由意志做不壹樣的選擇,但他們積極的迎向命運給他們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是對信仰的考驗,也是對壹個人信念的考驗,更是對良心的考驗。

這些考驗,在消極的宿命論者看來是折磨,是上帝的玩笑。

但在積極的宿命論者看來,挑戰(zhàn)是使自己完滿、接近上帝的機會。

§宿命論,是壹個人對苦痛的反應

痛苦,會讓人成為宿命論者。

就像天主教的驅魔儀式,有壹種方式就是要被附身的惡靈說出自己的名字,當我們能喚出惡靈的名字,惡靈就會放下被附身者的肉體而消失。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在談心理咨詢的負面例子時,就提到某些醫(yī)生或咨詢師,他們老愛給來談者壹個「病名」,而來談者也渴望得到壹個病名,得到壹個被「標簽化」的機會。

好像只要知道自己生的什么病,問題就好了壹大半。

吊詭的是,某些人非但是消極的宿命論者、悲觀主義者,他們甚至享受這種命運「不公」的待遇。

譬如在抑郁癥(憂郁癥)群體中,部份患者并非沒有痊愈的希望,而是放不下這些標簽,貝克(aaronbeck)等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抑郁癥最難治愈的時刻是「即將治愈」的前夕。

部份即將痊愈的抑郁癥患者,可能面臨「自我認同的危機」,這個危機讓人陷入壹種害怕痊愈的不安與恐懼:

1.害怕失去自我:有些人跟抑郁癥抗衡了大半輩子,他對抑郁的自己很熟悉,進而他沒辦法想象沒有抑郁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電影《壹見鐘情》(atfirstsight)有類似的例子,維奇奧是個盲人建筑師,他愛上了壹個女人,當他得知最近有種手術可以讓他重建光明。

對視力正常的人來說,這應該是天大的好事,但對壹位失明多年的人來說則是個挑戰(zhàn)。因為你得顛覆既定的生活,重新適應壹切,而你不知道這個適應期有多長,又有多辛苦。

2.害怕失去援助:曾有研究社會福利的學者發(fā)現(xiàn),在某些情況下,人并不想改變他的處境。

想象壹下你失業(yè)多年,屬于低收入戶,國家每月定期給你補助,或許你還領了某些民間公益團體的援助,保障家里基本吃喝拉撒,甚至小孩的教育費和老人的醫(yī)藥費。

突然你有了工作,因此你的條件不再符合低收入戶的標準,于是國家補助取消,公益團體也撤回了對你的援助,接下來全家老小的生活壓力全落在你壹個人的肩上。

于是有些低收入戶放棄工作機會,因為能夠得到的工作也許折算下來,還不如領取補助的效益來得好。

同樣地,對某些人來說,從悲慘的宿命中得到拯救,會讓他擔憂因此而失去的「好處」:

a.失去親友的支持

有時病痛是維系雙方感情的方式。有些人甚至渴望伴侶生病,好讓自己能照顧他。譬如我遇過被家暴的妻子,當先生重病開刀期間,她體會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丈夫的溫柔(或許是虛弱的錯覺),以及被依賴的幸福感。

恢復健康,某些失去某些陪伴關系。

b.失去特權與寬容

我記得從前班上有個小孩,他總是生病。后來大家逐漸發(fā)現(xiàn),他只有在特定不喜歡的課才會「發(fā)病」,喜歡的課他很正常。

除了老師,同學們無法確定到底他的病是怎么回事,但他依靠生病,得到老師給予的特權,避免某些其他同學都會受到的懲罰或嚴格的待遇。

小孩犯錯,往往可以得到大人的寬恕,因為我們認為小孩是弱小的,需要保護的。當然某些父母會因為過當保護,反而限制了小孩的自由。

不幸到幸運、罹病到痊愈、空虛到充實,生活的美好轉變,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承受,尤其對于消極的宿命論者,不幸是最好的擋箭牌。

好比,因為我有病,所以你要包容我。因為我如此不幸,所以你應該要對我更寬容,如果你不這么做,表示你沒有同情心?!?/p>

諸如此類的說詞,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污名化,也讓部份不愿意自己站起來的人,把他們自我放棄的責任轉嫁在他人身上。

然而,壹旦情況好轉,就不再有人會給予特權。

§既不是理想主義者,也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

那么我們該如何跳脫消極的宿命論者,成為積極的宿命論者,或者說積極悲觀主義者?

這里就回到開頭提到信仰的力量,或者信念的力量。

1.把考驗看成學習的必然歷程

當我們懷抱壹個信念,并且我們真誠的愿意去實現(xiàn)它,我們會從中得到能量。

將挑戰(zhàn)看作是迎向成功的考驗,這些考驗是學習的壹部分,就像在慢跑中帶來的呼吸上的些許不適;為了多命中幾球,壹個人在籃球場重復成千上萬次投籃;或者當其他人在外頭狂歡,你愿意在圖書館享受壹個人的寂寞。

就像道斯向上帝禱告,即使只身囹圄,依舊能得到力量。

2.把失敗理解為成功的壹部分

我們可以把成功想象成「旅行」,假設我今天旅行的目的是拉薩,那么我有幾種方式,搭飛機、火車、自駕,乃至徒步等。

對某些人來說,旅行就像唐僧西天取經(jīng),拿到經(jīng)書才算成功??墒沁^程太多艱險,隨時可能失敗,干脆壹開始就別接這任務,免去種種可怕的風險。

然而,我們看《徐霞客游記》,游記中見徐霞客每壹日、每壹里路都能見到不同的美麗。

或者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老人帶青年爬山,青年以為爬到山頂會有奇景或寶物等待他們。結果什么都沒有,剛開始青年很失望,后來他漸漸理解到,爬山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寶物。

因為我們能從教訓中學到經(jīng)驗,即使逃跑也需要經(jīng)驗。

3.發(fā)揮不完美的自我特質

經(jīng)常聽到壹些咨詢師或雞湯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p>

確實每個人都有和他人相比,略遜壹籌之處。但接納并非接受現(xiàn)實,然后若無其事。

接納只是「發(fā)揮」自我特質的前奏,水里的魚不會爬樹、樹上的鳥兒也無法在水里游泳。乍看他們各有不足,但這種不完美只是特質不同。

積極的宿命論者,他們更愿意發(fā)揮自己的特質,而不會長期著眼于和他人的比較。

發(fā)揮個人特質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別人無法想象的樂趣,就像水里的魚無法體會飛翔的樂趣,鳥兒也無法體會水里泅泳的樂趣。消極的悲觀主義者,可能會因此怨嘆:「唉!他那樣多好,我真羨慕他?!?/p>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則能夠接納自己的特質,不以為缺點,而是更注重于發(fā)揮自己的特質。

唯有當我們接納,并且發(fā)揮個人特質,我們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能耐,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壹個人。

所以在《血戰(zhàn)鋼鋸嶺》中,當旁人都要道斯放棄不拿槍的主張,道斯卻堅持原則,他說:「你們說我不放棄原則,是因為我驕傲。但如果我放棄自己的原則,我就不是我了?!梗ù笠馊绱耍敿殞Π茁杂谐鋈耄?/p>

消極的行動通常是放棄,放棄原則、放棄堅持、放棄理想。

放棄往往會帶來意志上的「滑坡效應」:你放棄壹次,就可能有第貳次、第叁次,直到覺得放棄這個、放棄那個都無所謂,最終失去真實的自己。

這時,壹個人將真正被命運徹底捆綁,因為他放棄對人生的控制,把自主權都交給了別人。

4.與有信念的人為伍

抱團取暖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你入的是什么團。

社會上有各種團體,以及社團活動。這個團體可大可小,可以大到壹個宗教,小到道森和妻子之間的互相理解。

和有共同信仰的人在壹起,我們能感受到積極的力量,當你對自己有所質疑,旁邊的人或能體諒你,或能支持你。

孤獨往往使人容易陷入自我懷疑,這無可厚非,從自我建構的角度說,人對自己的認識來自「人境互動」,「境」包括他人、環(huán)境、文化等。

但這并不容易,壹來選擇團體需要智慧,喜歡不等于適合。貳來團體中也會有團體帶來的挑戰(zhàn),這時退回壹個人的殼中貌似最舒適,可是就像前面提到的,放棄很容易。

所以我們孤獨的理由是什么,也是積極與消極的可能判準。我們是在孤獨中孕育更美的花朵,還是在逃避自由的代價,進而我們付出的代價,到底讓我們真心幸福,還是深陷麻木?

§結語

某個角度來說,現(xiàn)實是中性的,沒有色彩。悲觀主義是壹種心態(tài),但有人見到白色,想到的是葬禮,有人卻想到婚禮。

終究悲觀主義本身也是中性的,評價悲觀主義,端賴我們怎么去看它,說穿了就是我們怎么去看待自己,包括我們自己有哪些原則、理想和欲望。

可能你會說:「我不是宿命論者。」

那很好。

畢竟無論是什么,現(xiàn)實都像鋼鋸嶺,我們是仰望它的士兵。無論我們愿不愿意,戰(zhàn)或逃,現(xiàn)實都要我們付出代價。

1年又過去了,你成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了嗎?

性格變好壹些了嗎?情緒都好好控制住了嗎?

在ta面前,你能夠說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了嗎?

壹心理集結多名國內(nèi)外資深心理學者

首度推出會員計劃,壹個學習成長型社群組織

心探社

點擊下方圖片,讓未來的自己提前上線

文|高浩容壹心理專欄作者

作者簡介:壹心理特約作家、咨詢師。不只療傷,而是和你壹起成長。(公眾號:after之后)

本文圖片:《血戰(zhàn)鋼鋸嶺》劇照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