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若谷壹直以來,學心理學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情境,人們會覺得心理學高大上,會覺得心理學就是心靈雞湯,會覺得心理學就是心理咨詢。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媒體的影響所致。用心理學專業(yè)的解釋,可以叫做知覺的可得性性偏差。恰恰是因為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和生活更加接近,而大眾愛看的壹些...
文/若谷
壹直以來,學心理學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情境,人們會覺得心理學高大上,會覺得心理學就是心靈雞湯,會覺得心理學就是心理咨詢。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媒體的影響所致。
用心理學專業(yè)的解釋,可以叫做知覺的可得性性偏差。恰恰是因為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和生活更加接近,而大眾愛看的壹些電視節(jié)目和電影的壹些話題會和心理學沾邊,非專業(yè)的人不會去看壹些科學報道,也沒有機會接觸到心理學專業(yè)的東西,日常生活中這些非常容易獲得的信息,使得人們對心理學的了解也僅限于此。
具體來講,人們由于受記憶力或知識的局限,現(xiàn)在進行預測和決策時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夠憑想象構造而得到的信息,導致賦予那些易見的,容易記起的信息以過大的比重,但這只是應該被利用的信息的壹部分,還有大量的其他的必須考慮的信息,他們對于正確評估和覺得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但人們的直覺推斷缺忽略了這些因素,卡尼曼與特維斯基(1974)把上述現(xiàn)象稱為可得性偏差。
比如人們往往傾向于大量關注熱門股票,從而在與媒體的接觸中做出其上漲概率較大的判斷。而事實往往相反,很多較少關注的股票的漲幅通常大于熱門股票的平均漲幅。再舉個通俗的例子,在交通工具中,飛機、火車、汽車哪壹種更危險?很多的朋友下意識地說飛機最危險。據(jù)美國全國安委會對1993~1995年間所發(fā)生的傷亡事故的比較研究,坐飛機比坐汽車要安全22倍。相對于汽車和其它交通工具,飛機大概每飛行300萬次才發(fā)生壹起故障,也就是說,如果壹個乘客每天做壹次飛行,那他要不停的堅持8200年才可能趕上壹次空難。事實上,在美國過去的60年里,飛機失事所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比在有代表性的3個月里汽車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還要少。所以,無論從交通工具本身、乘坐安全系數(shù)、駕駛員素質、事故率、死亡人數(shù)等方面來看,飛機都是遠遠超過汽車、火車等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為什么相比而言其他學科沒有面臨這樣的尷尬呢?和生活離得很遠的壹些學科,生活中人們幾乎不會有任何接觸,連了解都沒有,也就談不上誤解。
有人就說偏見比無知更可怕,人們對于心理學狹隘化的了解使得心理學專業(yè)的人很尷尬。另外,心理學在國內的發(fā)展時間不過幾十年,也導致很多人不了解這個“新鮮”的學科。改變這種尷尬局面的辦法,也可以靠媒體來解決,比如辦壹檔心理學的科普節(jié)目,可以涉及認知到應用,和人們日常生活相關,又帶有科學意味的話題。還有壹個好消息,《心理學的十萬個為什么》壹套叢書正在編寫中,相信它的出版發(fā)行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