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兒童心理 > 正文
導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機游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初三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煜(化名),據小煜媽媽介紹,小煜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下:1.深陷手機游戲,封閉自我根據小煜媽媽介紹,小煜現(xiàn)在周末放假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面打游戲,說什么都不聽,一天只出來吃一餐,晝夜顛倒,小煜媽媽擔心孩子身體受不了,經常去敲孩子的房門,讓他出來洗漱吃...
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機游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初三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煜(化名),據小煜媽媽介紹,小煜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下:
1. 深陷手機游戲,封閉自我
根據小煜媽媽介紹,小煜現(xiàn)在周末放假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面打游戲,說什么都不聽,一天只出來吃一餐,晝夜顛倒,小煜媽媽擔心孩子身體受不了,經常去敲孩子的房門,讓他出來洗漱吃飯,孩子一開始并不搭理,后來煩躁了就開始踢門,說不要管他,再吵他就永遠不出來了。小煜媽媽對此感到十分無奈。
2. 缺乏學習動力,一到學校就說頭暈難受
小煜是從初二開始有厭學情緒的,在初一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在班上能排到前十名。初二下學期,他有次作業(yè)沒有很好地完成,被班主任批評了,班主任要求他重新寫在另外一個本子上,他當時很生氣。
上初三之后,小煜的厭學情緒越來越重,經常請假不去學校,說一到學校就頭暈難受,小煜媽媽帶孩子去看醫(yī)生,經診斷,身體并沒有什么問題??墒呛⒆泳褪钦f很難受,小煜媽媽也找不到問題所在,懷疑孩子是不想去學校才撒謊。
3. 內心敏感自卑,有社交障礙
小煜性格比較敏感消極,而且有點自卑,他曾跟媽媽講過在學校里面他不敢主動去跟同學聊天,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同學討厭;有時候同學開他玩笑,說他是“小胖子”,他就覺得同學們在嘲笑他,對自己的體型很不滿意,也嘗試自己在家健身,但沒做多久就覺得太累了,堅持不下去。
為了能夠從孩子問題源頭切入,我們將對小煜所在原生家庭及父母錯誤管教方式進行深入剖析,并針對性提出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父母對孩子陪伴較少,沒有及時關注孩子心理需求剖析:據小煜媽媽的介紹,在小煜小的時候,父母忙著做生意,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注比較少,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帶大的,家里還有一個保姆幫忙做家務和帶孩子。奶奶和保姆教育孩子的方式單一,覺得孩子吃飽穿暖,乖巧聽話不搗亂就好了。
后來孩子上小學了,媽媽開始關注孩子的學習,晚上會抽出更多時間監(jiān)督孩子寫作業(yè),可是看到孩子作業(yè)寫得一團糟就忍不住生氣,有時候氣急了也打孩子;小煜媽媽說自己從小對孩子的鼓勵很少,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有次他跟媽媽吵架大聲吼了一句:“在你眼里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好!”直到那個時候,媽媽才意識到孩子的問題根源在自己身上。
改善建議:很多父母喜歡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說孩子這里不好,那里不行;這里不對,那里要改進,總之不斷地向孩子提意見,說要求,約法三章,強制管教;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孩子被父母修理得越多,孩子的心理就越容易出問題,我們父母的道理講得越多,孩子對自己的認同度就越低,對自己的評價(自我意象)就越低,他的自我價值感就越低;
如此這般,孩子就越難以發(fā)展出積極正向的思維和行為;而且孩子會朝著父母不認同的方向越走越遠,在消極的泥潭上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
小煜性格敏感自卑,以他人的評價作為自我的評價標準,這些都是因為他缺乏自我認同;而提升自我認同的方法就是:少批評,多鼓勵,及時正強化。
那么鼓勵是否就意味著持續(xù)地夸贊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你太贊了”?其實不然,這些表達都過于表面,當我們對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進行這樣的表揚時,他會反思“我很棒嗎?我哪里棒了?”他尋找不到他很棒的依據,而父母又拼命地夸,越夸反而會讓孩子越不認同自己。
因此,我們在這里要講到一個“正強化”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確地強化孩子的積極面,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
一個公式:“事實+觀念=正強化”!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公式:
比如孩子今天幫媽媽晾衣服,我們可以這樣進行正強化:“孩子,你今天幫媽媽晾衣服,媽媽真的很高興,你真?zhèn)€有孝心的孩子!”
事實:“你幫媽媽晾衣服”+觀念:“你是個有孝心孩子”=“正強化”。
“正強化”是提升孩子自我認同的一個好辦法,家長們如果能認真領悟并且在生活中進行實操,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錯誤管教二:媽媽情緒焦慮,會經常催促孩子剖析:孩子上初中的時候住宿,只有周末的時候才回家。每次回家一見面,媽媽就會問:“作業(yè)有沒有完成?”或者直接說“趕緊去寫作業(yè)”。剛開始,孩子還會簡短回答幾句“好的”“知道了”“等會做”;可時間長了,他就越來越反感,要么不搭話,要么就說要你管;到后來,孩子常常拿作業(yè)來氣媽媽;母子倆常常因為作業(yè)和學習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原本該屬于一家人聚餐的快樂時光總是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而煙消云散,家庭的氛圍開始變得微妙,一股壓迫與反抗的氣息慢慢在這個家里蔓延開來。
改善建議: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之所以吃力不討好,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的父母違背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長特性;
青春期孩子的第一大特性:“獨立性”,什么是獨立性呢?用青春期孩子的口頭禪說就是“我的事情不要你管!”換句話說,在孩子看來,不管我有沒有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做好,我都認為,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因此,如果你干預我了,就說明你根本就不相信我可以做好,這就意味著你侵犯了我的獨立性;所以,我當然要跟你對著干,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動。
當小煜媽媽不停催促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其實恰恰是侵犯了青春期孩子的獨立性,這也難怪孩子會越來越反感并且與媽媽吵得不可開交。
那么,父母該如何做才能不侵犯到孩子獨立性,同時又表達自己想要讓孩子去學習的心理呢?
同樣的意思,咱們可以換一個說法,比如周末孩子回家,吃完飯坐在沙發(fā)玩手機,我們可以輕聲說:“兒子,媽媽覺得你這個點可以去學習一會,當然啦,你可以自己做決定,媽媽相信你能規(guī)劃好自己的時間!”
這樣一說,我們就把決定權交給了孩子,孩子思考之后,可能選擇去做作業(yè),也可能選擇繼續(xù)玩手機,但父母要停止催促,靜靜等待,不要看到半小時后他還一動不動又開始催促,這個時候孩子的想法就會變成“你不是說相信我嗎?怎么又來催我”,從而對父母產生不信任和反感。
溝通是一門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達,我們得到的反饋也將是不同的,如果您覺得以往的溝通方式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不如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溝通,尋求新路徑才能得到新結果,祝福您!
我是廖老思,專注于手機游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yǎng)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