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微來源:京師心理大學堂(ID:bnupsychology)“同性戀在我國從古至今都有,同性戀既不是罪也不是病,而是自然的”。乍看上去,生理上的天性是可以作為其合理性的論據(jù)的,但假如我們再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沒有看上去的這么簡單。-01-我們說它“正當”"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我們該如何為同性戀辯護-學習技巧和考試心理天性、科學和道德

更新日期:2021-08-30 10:02:49  來源:m.pltea.cn

導讀">九微來源:京師心理大學堂(ID:bnupsychology)“同性戀在我國從古至今都有,同性戀既不是罪也不是病,而是自然的”。乍看上去,生理上的天性是可以作為其合理性的論據(jù)的,但假如我們再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沒有看上去的這么簡單。-01-我們說它“正當”...

">九微來源:京師心理大學堂(ID:bnupsychology)


“同性戀在我國從古至今都有,同性戀既不是罪也不是病,而是自然的”。乍看上去,生理上的天性是可以作為其合理性的論據(jù)的,但假如我們再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沒有看上去的這么簡單。


-01-

我們說它“正當”,不止因為它“是天性”


弗洛伊德認為人有死本能——人先天的就有攻擊、毀壞等等摧毀秩序的沖動[1]。現(xiàn)代進化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佐證了弗洛伊德的論斷:人類的性和暴力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基因延續(xù)下去[2]。因此,性和暴力在某些程度上是人類的天性,它具有生物意義上的合理性,但我們能因此說那些基于性和暴力的犯罪是正當?shù)膯幔?/p>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不必為自己負責。


心理學,乃至大部分現(xiàn)代科學都建立在還原論的邏輯之上[3]。還原論認為復雜的現(xiàn)象都可以被還原到更簡單與直接的部分,這些更簡單、更直接的部分決定了事物呈現(xiàn)的姿態(tài)。


對心理學而言,就是心理現(xiàn)象可以被還原到生理層面、個人經(jīng)歷層面、社會文化層面[4]。決定論認為,假如給定這叁個層面的具體參數(shù),就可以推導出個體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個人而言,生理層面的參數(shù)是基因決定的,個人經(jīng)歷層面的參數(shù)是父母以及社區(qū)所決定的,社會文化層面的參數(shù)則是國家以及政府所決定的。


因此,基于還原論的推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個人的行為是個人所無法控制的,所以個體是不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壹個貧民窟長大的小孩注定會作惡,“惡”的環(huán)境會塑造系統(tǒng)性的惡[5]。


但是不為自己負責的“人”,還是“人”嗎?


這其中的問題在于,科學、或者說基于還原論/決定論的科學,并沒有給自由意志留下空間。而思考道德的前提則恰恰是自由意志:個體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史蒂芬·平克在他的《心智探奇》[6]中對這壹觀點做了重要的辨析。平克認為,上述基于天性的辯護混淆了身為人的目的和身為基因的目的。雖然傳統(tǒng)中國文化常說人活著就要傳宗接代,但在現(xiàn)今這個時代,我們似乎都難以接受所有人類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播基因。人活著的目的可以有很多,可以是追求真理、可以是享受快樂、可以是尋求美、可以是實現(xiàn)夢想,這些目的并沒有哪壹個在生理層面上等同于傳播基因。壹個體系的目的和其組成成分可以是不同的:人和其基因(假如我們認為基因有目的)的目的當然是不壹的。


基于上述觀點,平克認為以生物層面的天性為某項人類的行為合理性進行辯護是錯的。你可以說傳播自身是基因的目的,但你不能說通過強奸去傳播基因?qū)σ紓€人來說是合理的。進壹步的,由于所有尋求原因(因果關(guān)系)的科學研究都是在做還原論的事情,任何還原論的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在削弱自由意志。但是,平克認為我們應將科學和道德當做兩種不同層面的東西。


-02-

來自于科學和道德的“正當”


“科學游戲?qū)⑷藗兛醋魑镔|(zhì)實體,它是通過自然選擇和神經(jīng)生理學引發(fā)行為的物理過程。倫理游戲?qū)⑷藗円暈橥鹊?、有感覺的、理性的和有自由意志的行為者,它是通過行為的固有性質(zhì)或其后果來分配道德值的計算?!?/p>


“倫理理論需要壹個假定行為人行為無前因的理想化模型,它的結(jié)論是合理而有用的,即使從科學的視角看,這個世界沒有無前因的事件。只要邏輯推理還沒有被徹底脅迫或是出現(xiàn)功能障礙,這個世界就足夠接近自由意志的理想化,令道德理論能夠得到有意義的應用?!?/p>


科學和道德是兩種不同層面的思維。只有把它們看作是兩種不同的觀點,我們才有可能同時擁有兩者?!痹谶@里,平克的觀點其實很接近漢娜·阿倫特的“平庸之惡(TheBanalityofEvil)”[7]與津巴多的“英雄主義”[5]。




漢娜·阿倫特和津巴多反對惡的環(huán)境會塑造惡行的觀點:阿倫特所批判的對象是納粹德國治下的普通軍人,她認為這些人犯下了平庸之惡——他們在龐大的體系中放棄了思考、放棄了責任,從而成為了惡的共謀;津巴多的“英雄主義”則來自于對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的反思——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只要他能夠抵抗環(huán)境中的壓力,在挑戰(zhàn)性的情境中做出應該做的事。


阿倫特和津巴多都認為,即使在壹個惡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中,個體都有自己做出思考的能力,而這種思考的能力可以使得個體掙脫那些惡的前因。


基于類似的觀點,平克希望將道德和科學貳者分開。平克認為,同性戀基因的存在本身是科學上的事實,但反對迫害同性戀者的爭論壹定不能建立在同性戀者是天生的這壹觀點之上;而要基于人們有權(quán)利可以去做私人之間達成共識的行為,這些行為不應當成為歧視或騷擾的緣由。



我以為,平克的辨析是有意義的。假如我們支持同性戀合法化,那我們就應當澄清我們在什么角度上認為它是對的。若我們用生物角度的論據(jù)去論證其合理性,那么就應當接受在其它角度可能有論據(jù)支持同性戀并不合理。比如,在集體主義的文化下,大部分人可能會認同國家利益高于生物本性的利益[8],也因此生物層面的論據(jù)會變得沒有說服力。

但是在道德層面上,如果我們接受人有在不干涉他人生活前提下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那我們就可以肯定的說,攻擊同性戀這樣的事是錯的。



至于在這些社會議題的討論上要考慮道德層面多壹點還是科學層面多壹點,我認為這取決于我們每個人對社會的期許——我們希望這個社會更符合人類生存的目的還是自然界的目的?以及,我們所認為的人類生存目的,到底是什么?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