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男孩子越來越柔弱,這跟父愛整體“缺失”息息相關

更新日期:2021-09-15 09:56:24  來源:m.pltea.cn

導讀父愛無疑和母愛一樣偉大,但一直以來,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父親的形象似乎遙遠而又模糊:不是太嚴肅甚至有點近乎嚴厲,就是離子女的距離太遠,前不久我應邀去參加過一家心理類雜志舉辦的有關親子教育方面的座談會...

父愛無疑和母愛一樣偉大,但一直以來,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父親的形象似乎遙遠而又模糊:不是太嚴肅甚至有點近乎嚴厲,就是離子女的距離太遠,前不久我應邀去參加過一家心理類雜志舉辦的有關親子教育方面的座談會,到場的不少90后孩子坦言,在成長過程中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因為父親們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顧家,除了偶爾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親的角色基本是“缺失”的。

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母親、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父親呢?忙著掙錢去了!中學的家長會,母親來的多,父親來的少。看學生的作文,涉及到家庭的內容,感覺母親總是在嘮叨,父親總是不在家,一位中學班主任當場感慨:有時父親偶爾到學校給孩子送一件衣服或是在家同孩子交談幾句,孩子們都感覺恍如過年般快樂。

一家青少年雜志兩年前在中學生中搞過一個調查,在談到和父親的關系時,只有30%的孩子承認和父親關系融洽,40%則認為父親太嚴厲,難以親近,而60%則經(jīng)常感覺不到父愛,因為父親太忙,總是不在家。這也是為什么歌頌母愛的文章甚多,但歌頌父愛的文章卻不多,大家都知道母愛偉大,卻很少感到父愛的偉大。

從人們的潛意識里總認為父親是嚴厲的,甚至有時會感到有點不近人情,要不就是父親總是離我們很遠,三天兩頭不在家。我是70后,上小學那段時間父親也經(jīng)常出差在外,很少見他,偶爾回來也只是問問學習成績怎么樣。

現(xiàn)在的80后90后的大多數(shù)父親比我們那時候的父親還要忙碌,還要拼命,跟兒女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要么父親太過嚴厲,要么父親總不在家,這兩道風景構成了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人在成長階段對父親的總體印象。有的朋友開玩笑,從小到大對父親最熟悉的莫過于他的背影。難怪朱自清歌頌父愛的《背影》如此深入人心??上?,背影始終是遙遠而模糊的,這兩年,媒體都在討論為什么我們的男孩子越來越柔弱,顯然,這跟父愛整體“缺失”息息相關。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