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搗蛋之父-milgram丨科學公園你肯定有過出門了,卻不記得門鎖好沒,有時還會回去檢查壹下的經歷。其實,這就是強迫癥。人們似乎被壹種力量驅動卻又無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不斷產生特定想法或行為。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壹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另壹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許多人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心里總是想著某些事情;腦子...
文/搗蛋之父-milgram丨科學公園
你肯定有過出門了,卻不記得門鎖好沒,有時還會回去檢查壹下的經歷。其實,這就是強迫癥。人們似乎被壹種力量驅動卻又無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不斷產生特定想法或行為。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壹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另壹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
許多人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心里總是想著某些事情;腦子里不斷回響著某個不愿聽到的旋律或聲音;不把某個物品規(guī)整到秩序井然就心神不寧;離開家門后總要反復多次回去檢查門是否已經鎖好,等等。這些例子中,人們似乎被壹種力量驅動卻又無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不斷產生特定想法或行為,其中,最常聽到的故事可能就是關于鎖門的了。那么,這些人是否都得了強迫癥呢?
為了更好地理解強迫心理或強迫癥,我們假想壹個場景:
小強和女友約會,見面后突然感到焦躁不安。女友不解,問為何事,小強撇下壹句“我得再去看看”,便頭也不回地回到家?;厝チ?,他卻沒進家門,而是使勁地、反復地擰門外把手,檢驗門是否已經鎖好。再叁確認門已鎖好后才想起約會的女友,這種事發(fā)生了不止壹次。小強的女友終于忍無可忍,決意分手,不論小強如何哀求最終也未能挽回局面。
什么是強迫癥?
強迫癥,英文為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中英比較,英文名稱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強迫癥的本質。按照英文名稱,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壹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obsessive);另壹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compulsive)。
但是,即便你有無法揮去的念頭、有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也只能說明你具有了強迫心理或強迫癥的傾向,還不能確定你患上了強迫癥。若是強迫癥,還應滿足兩個條件:壹是伴隨揮之不去的念頭,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也因為這壹點,強迫癥被歸類為焦慮癥的壹種;第貳個條件也是診斷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通用考察點,即你的強迫行為是否導致你的生活產生混亂,甚至難以為繼。以前面假想情景中的小強為例:強迫思維伴生的焦慮情緒驅使他不顧撇下女友的后果,最終陷入失戀分手的困境,基本可以斷定小強患有強迫癥了。
其實,還有壹個條件就是“非自愿”——雖然已經隱含在上述兩個條件中,但還是有必要單獨提壹下。因為在平靜的情緒下,強迫癥患者們也和普通人壹樣,并不覺得自己的想法、行為是必要的。
患上強迫癥的個體,往往會面臨精神和現(xiàn)實兩方面的困境;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患有強迫癥的人不在少數。據美國國家精神衛(wèi)生研究院的估計,約有兩百萬美國成年人患有強迫癥,約占美國總人口的0.7%??紤]到強迫癥成人中約有叁分之貳早在孩提時代就有強迫癥端倪,而小孩們絕大多數還未得到診斷,因此患美國人中患有強迫癥的比例遠遠不止0.7%。
強迫癥的病因
關于是什么原因導致壹個人患上強迫癥,答案仍然撲朔迷離,或者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解釋。
壹些神經心理學家猜測,強迫癥的發(fā)生跟大腦血清素異常有關,雖然目前幾乎沒有可靠的研究考證出這種聯(lián)系的細節(jié),但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對強迫癥的治療確有效果,證明大腦血清素與強迫癥之間存在聯(lián)系的推測并非空穴來風。
分子生物學家ozaki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強迫癥可能是基因變異的結果;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強迫癥患者有關血清素傳遞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另壹項由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布拉莫維茨(abramowitz)等人發(fā)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認為,45%-65%的強迫癥病因可以歸結為遺傳因素。
進化心理學家布拉查(stefanbracha)認為,強迫心理或行為具有某種進化優(yōu)勢,適度的連續(xù)檢查是壹種提高警覺預防外敵的策略。心理學中有壹個葉克斯-多得森定律,證實焦慮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呈“倒u”曲線,中等程度的焦慮情緒下能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這個定律為進化心理學對強迫癥的解釋提供了依據。
強迫癥的治療
按照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的意見,治療強迫癥的方法是:心理療法、精神藥物,或者貳者兼施。
在治療強迫癥的心理療法中,首推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通過特定程序指導患者掌握思考、行為或者應對情景的方法,幫助患者減少焦慮,進壹步減緩強迫念頭或行為。如果只針對強迫行為,那么不妨采用效果樂觀的暴露療法,即在治療時讓患者在與現(xiàn)實盡可能壹致的情境下產生恐懼反應,并體驗到所恐懼擔憂的事并沒有發(fā)生,如此反復,逐漸讓患者的恐懼反應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當強迫癥狀比較嚴重時,必須考慮服用精神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是壹種抗抑郁藥物,對強迫癥也具有顯著療效。但是,用抗抑郁的藥物治療強迫癥見效慢,壹般需要10-12周方有效果,而且可能會產生頭疼、眩暈、困乏等副作用。有時,醫(yī)生也會開出抗焦慮的藥物來治療強迫癥,這些藥物對強迫癥能迅速起效,不過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壹般不會建議長期服用。
在強迫癥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自助和互助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壹般情況下,被確診患有強迫癥會讓人感到“丟人”,產生不愿見人的想法。此時,親朋的鼓勵能夠幫助患者對醫(yī)生和治療方案充滿信心,堅持接受專業(yè)治療。另壹方面,患者本人也有必要“強迫”自己接受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調節(jié)飲食、參加體育鍛煉、積極與醫(yī)生溝通病情等等。這些措施能有助于堅持接受治療,也有助于治療結束后減少復發(fā)的概率。
其實,在各類精神疾病中,強迫癥并不難治,隱瞞或無知才是大忌。如果小強能做到坦誠面對,了解相關知識,向女友直說自己的困苦,得到女友的理解和鼓勵并接受專業(yè)的治療,那么生活回到正軌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