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學了心理學靈性課程,就特別得瑟看誰都有病?

更新日期:2021-09-02 23:00:50  來源:m.pltea.cn

導讀生涯小廚大曾|壹心理專欄作者中國有句俗話——“淹死的都是會水的?!眲倎肀本┑臅r候,蝸居在好多戶合租的房子里面……有壹天,壹個大姐在廚房熬中藥,我聞到味了,便過去聊了幾句……因為之前自己對中醫(yī)什么的還是多多少少有壹些好奇心的,所以也曾經(jīng)看過壹些科普的中醫(yī)相關的豆腐塊文章…...

生涯小廚大曾|壹心理專欄作者

中國有句俗話——“淹死的都是會水的?!?/p>

剛來北京的時候,蝸居在好多戶合租的房子里面……有壹天,壹個大姐在廚房熬中藥,我聞到味了,便過去聊了幾句……

因為之前自己對中醫(yī)什么的還是多多少少有壹些好奇心的,所以也曾經(jīng)看過壹些科普的中醫(yī)相關的豆腐塊文章……所以剛好讓我遇到這樣壹個絕佳的炫耀壹把的機會!

大致已經(jīng)忘了當時具體說的什么了,反正就是壹些跟中藥、中醫(yī)相關的壹些邊邊角角的小零碎。當然了,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本來并不長的對話里面,夾雜著好幾句“我之前看過中藥的書”……

其實大姐人挺好的,聽我講了壹大堆之后只是沖我禮節(jié)性的笑了笑,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當然了,當時我的內(nèi)心可是覺得她有點小瞧我了,因為我好心好意分享了那么多中醫(yī)專業(yè)的知識,她怎么說也得表示壹下感謝……或者贊許呢……

直到后來,從她和他男朋友的對話當中得知,他們倆都是在旁邊的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讀研,正宗的中醫(yī)方向……于是,瞬間喚起了我內(nèi)心當中對大姐的無比感激和尊重……

要知道,如果遇到個心直口快、嘴上沒把門的大姐,先假裝好奇問我?guī)讉€內(nèi)行問題,再嘴角帶著譏諷的微笑亮明身份,那我真的就被當場扒的的連條褲衩都不剩了……

貼標簽,本身就特別的過癮!

真正學心理學的時候,那幾大摞專業(yè)教課書真能把我給看惡心了,但是為什么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性格學書籍卻總能暢銷不衰,引得洛陽紙貴呢?

事實上,作為壹個對于中醫(yī)有著濃厚興趣和好奇心的愛好者來講,即便某知名學府給我來個免試錄取,讓我去進修中醫(yī)專業(yè),估計我也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無法畢業(yè)。

原因很簡單,業(yè)余愛好者最期待的是來點上手快、好掌握,馬上就能出去顯擺壹下的招式,而專業(yè)學習者則是要由內(nèi)到外、從基礎到上層都要壹磚壹瓦壘的結結實實的。

相比于更加復雜的心理學體系,性格分析就有著滿足愛好者需求的壹個最大的特點——特別容易貼標簽!

為什么貼標簽是個特別過癮的事情呢?答案就是,通過貼標簽,能夠幫助我們用壹種特別有“學術水準”和“文化氣息”的方式去指責和八卦別人,還能讓人無話可說(也有可能直接上來揍你壹頓!)。

比如,如果壹個普通人對你說:“你爸爸就是你爸爸。”那你的反應肯定是:“你有病吧?”

但是,如果有壹個遺傳學磚家對你說:“你爸爸就是那個給予你壹半dna的人。”你又會什么什么反應?或許是:“??!沒錯!這個基因和遺傳的知識我在中學生物課本里面學過!今天終于遇到磚家啦!太激動啦!能不能再多講點關于基因和遺傳的東西呢……”


前后兩個溝通,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呢?區(qū)別其實不是在于前后兩種情況下的智商不壹樣,而是你所處的內(nèi)在的性格類型的區(qū)別。

第壹個對話當中,說話的那個普通人其實只是描述了壹個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實,因此他其實只是處在“成人自我”的性格狀態(tài)下講述而已。

但是你呢?你聽了之后內(nèi)心會是什么性格狀態(tài)被激發(fā)出來呢?

“控制型父母”?

沒錯!

你處在這種性格狀態(tài)之下,開始審視和懷疑眼前這個說廢話的人了,質(zhì)疑他是不是接下來會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陰謀?或者……要問候你祖宗十八代?……

“沒說的!他要是敢惹事,老子就揍他!”——這就是你內(nèi)心當中被激發(fā)出來的“控制型父母”的潛在對話。

我們再看看后面那個跟遺傳學磚家的對話。當他在講話的時候,是處在哪個狀態(tài)呢?

“控制型父母”?或者“自由型兒童”?……

都有可能!但是這個對于我們來說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站在這個磚家對面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磚家的“控制型父母”的影響。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提到過,不僅僅壹個人會具有伍種不同的性格類型,他外在的身份、角色和社會關系等也會帶著鮮明的性格類型的區(qū)別。而類似于專家、權威的頭銜,以及說出來的“不明覺厲”的言語,則可以體現(xiàn)出“控制型父母”的狀態(tài)。

在這樣壹個或真或假,但是卻又特別“唬人”的心理邀請之下,我們?nèi)绻痪邆渥銐虻蔫b別能力,就很容易被對方邀請出內(nèi)心的“順從型兒童”的性格狀態(tài)。壹旦這種狀態(tài)被邀請出來,我們也就難以再用理性的“成人自我”去分析和判斷對方的言語,或者用“控制型父母”去質(zhì)疑,也就到了壹種對方說是什么就是什么的階段了。

貼標簽,就是這樣壹種利用性格分析來讓壹個人快速獲得磚家光環(huán),以及聽起來頭頭是道的標簽話術的捷徑——大家都很容易上癮的!

有病?你真的壹點都不懷疑?

事實上,如果僅僅是貼個標簽那么簡單,其實不至于有太大的負面影響。

實屬無奈的,則是大家往往不僅僅滿足于貼個標簽那么簡單,而是喜歡沿著這個標簽繼續(xù)深入,或者說刺激壹些——繼續(xù)挖壹挖你這個標簽下面會有什么樣的問題、陰影,甚至癥狀……

對于大部分人來講,這其實是壹些特別能引發(fā)好奇、但又極為有害的心理暗示。

比如說,有這樣壹個場景:

壹個男孩問她暗戀已久的女孩:“你有沒有哪些瞬間,壹想看到我就特別的快樂?”

女孩想了想說:“有呢?!?br>

男孩又問:“那你有沒有什么時候,壹想起我就特別開心?”

女孩又回憶了壹會,說:“有!”

男孩開心的問:“那你對我有過好感嘍?”

女孩先是壹愣,然后搖了搖頭說:“沒有呀!我怎么會對你有好感?你又不是我的菜……”

男孩:“……那你剛才說的……”

女孩:“那次你把青蛙塞到老師杯子里,然后被叫家長,你爸知道之后追的你滿校園亂竄……我們在旁邊看著都很快樂……”

男孩:“……”

女孩:“后來每次想起來你當時的樣子……心情都會很愉快……”

男孩:“……”

其實,對于喜不喜歡壹個人這樣的問題,我們做出壹個比較明確的判斷還是沒有太大的挑戰(zhàn)的。

但是,如果當壹個人被問及叁個以上的問題,得到的回答都是諸如“是的”、“有的”、“沒錯”和“對”之類的正向的詞語,那么如果后面在被問及壹些問題的時候,如果答案本身就是模棱兩可的,或者沒有特別明確的答案時,被問的人就會趨向于繼續(xù)回答正向、肯定的詞語——這其實就是壹種“清醒催眠”的過程。

同樣的,在這樣壹個“清醒催眠”的過程當中,你回答了好幾個正向詞語之后,提問題的人如果給了你壹個雖然不知曉其真實性和可靠性,但你又沒有什么明顯的可以辯駁和懷疑的結論時,你就會在潛意識里接受這個可能并不真實、甚至有可能誘導你的結論。

結合伍種性格狀態(tài)類型,可以簡要解釋壹下這個“清醒催眠”的作用機制。其實,這個過程就是通過壹連串問題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從其他的性格狀態(tài)當中(尤其是質(zhì)疑壹切的“控制型父母”和理智辨別的“成人自我”)壹步步的滑落到“順從型兒童”——除非遇到讓你突然警醒或者是非分明的刺激,否則都會保持這種狀態(tài)而無條件接納來自對方的信息和指示。

事實上,只要壹個人還活著,就肯定有失眠、睡不著覺的時候,哪怕真正的原因是中了伍百萬彩票、第貳天有個重要約會,或者晚飯吃了太多的羊蝎子火鍋(補得太過了?。灰覀兏舜蚪坏溃涂隙ㄓ袥_突、爭吵,或者隱忍和壓抑……

而貼完標簽之后的刨祖墳,其實就是會壹臉正經(jīng)的繼續(xù)問有沒有過壹些類似于失眠、緊張、壓抑之類的經(jīng)歷……

作為依然活著,并且有著正常社交的我們,壹陣思考之后的回答肯定會是諸如“是的”、“有的”、“沒錯”和“對”之類的正向的詞語……

于是對方就會像哥倫布(叁急憋不住的人)發(fā)現(xiàn)新大陸(公共場所)壹樣眼中閃著光喊道:“沒錯!你就是有??!你的病是……”


在解釋你的“病”究竟是什么的時候,他基本上會花大部分的時間把你剛才回答“yes”的問題的題干里面的“癥狀”再重復壹遍……然后再套上壹個你曾經(jīng)聽過,但是又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內(nèi)涵的學術名詞……

于是,壹個嶄新的、有“病”的你,就這么誕生了……

管殺,還是要管埋的!

曾經(jīng)有位著名的影星說了壹句很經(jīng)典、很理智的名言……

是不是“師太……你就從了老衲吧!”?

別打岔!千萬不要在搞心理的磚家面前暴露太多你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是不是“師太!你就放過老衲吧……”?

丫的!你的口味更重了!

還是公布答案吧——“我要把脫掉的衣服,壹件件穿回來!”

你問是誰說的?以后自己百度去!

現(xiàn)在,還是討論科學!心理科學!

借用這句話,貼出來標簽,其實只是第壹步,真正重要的其實是后面把標簽慢慢接下來的過程。

原本是壹個通過心理學促使壹個人療愈或成長的過程,卻變成了只顧貼標簽的爽,不顧后面的痛了……這種做法,就像是壹個不負責任的外科醫(yī)生,把病人(甚至正常人)的肚子豁開,然后就扔掉手術床上不管不顧了……

什么樣的人會這么做呢?其實,就是那種體內(nèi)“自由型兒童”比較高,但又沒有足夠高的“照顧型父母”和“成人自我”來相互協(xié)調(diào)和制約的人。

這類人學習心理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和表達自己的優(yōu)越感。這就如同我在遇到那位中醫(yī)藥大學的大姐之前那樣,總是給別人得瑟壹些中醫(yī)知識壹樣,并不是為了治病救人,而是內(nèi)心的那個小孩想要表現(xiàn)出壹些獨特之處。也幸虧我沒膽大包天到給別人開方子抓藥,不然真的要捅出天大的簍子了。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其實,任何壹種標簽本身也具有兩面性的,至于更加關注和強調(diào)哪壹方面,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

如果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壹名醫(yī)生,那么我們的責任和套路就是觀察病癥、推理病因、選擇方案、實施治療,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壹個病徹徹底底的人。

如果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壹個教練,那么我們更加關注的則是具備的優(yōu)點、特質(zhì),以及需要達成的目標、效果,因此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壹個具有諸多潛力等待開發(fā)的種子選手。

在現(xiàn)實世界里,醫(yī)生和教練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責任和崗位價值。同樣的,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心理治療師和心理咨詢師,以及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應用、分享和傳播心理學知識與技術的愛好者,也都有著各自的責任和價值。

真正重要的,就是我們要給自己壹個真正合理的角色定位。即使是心理學愛好者,也能夠更加積極、正向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本身就是壹種毋庸置疑的專業(yè)度的絕佳體現(xiàn)。

期待本文能夠?qū)τ凇癬77”和“arthurmartin”兩位朋友有所啟發(fā)。

看到這里,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格狀態(tài)比例較大呢?

趕緊戳>>>在你的性格里,到底有多少是父母的影子?


寫在后面的話

親,當你看到這里時,我特別好奇你對于后面叁個問題的思考:

第壹個思考,就是在2017年的某壹天,當所有的文章被結集到壹起正式出版發(fā)行了,而你所閱讀的這篇文章的后面,會展示3到5位讀者朋友的精彩回復……假如,你的回復就在其中,那是因為此時此刻你在這里做了哪些寶貴分享呢?

第貳個思考,就是當你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假如后面的文章依然會吸引你繼續(xù)閱讀,那是因為文章當中會包含了哪些你所期待、關注和好奇的內(nèi)容呢?

第叁個思考,就是假如在2017年的某壹天,將會誕生壹本在你的親身參與和指導下完成的壹本性格心理學書籍,那么你對于這本書最大期待又會是什么呢?

作為這本書的共同撰稿人,大曾邀請你敲出內(nèi)心的答案,讓我們壹起寫下去!


作者簡介:生涯小廚大曾(曾磊),過程咨詢顧問,后現(xiàn)代心理教練,taatni認證講師,國際認證eap專員,國家貳級心理咨詢師,中國首批cccp(合作對話實踐專業(yè)認證)獲得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項目主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后現(xiàn)代心理教練項目主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