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采銅這個問題就是兩個對心理學無知的人對心理學的臆測。標準答案是: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談什么「該不該」。就不說我自己了,我接觸過的心理學博士碩士不少了,就沒有聽人敢說自己能「分析別人心理」的,就算說也是開玩笑或者自嘲的方式。如果按...
采銅
這個問題就是兩個對心理學無知的人對心理學的臆測。
標準答案是: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談什么「該不該」。
就不說我自己了,我接觸過的心理學博士碩士不少了,就沒有聽人敢說自己能「分析別人心理」的,就算說也是開玩笑或者自嘲的方式。如果按那個邏輯,那么我們心理系的人之間相處,就是法師斗法,每壹個眼神每壹下撅嘴,都要被對方在心里默默拆解壹番,然后找出壹個應對的最優(yōu)解,那么心理系學生所住的寢室必定煙霧繚繞,心理系學生呆的實驗室必定火光沖天,全國心理學大會的會場上空必將升騰起蘑菇云!
但是這種誤解,不僅僅存在于對心理學充滿了向往又無法得到專業(yè)訓練的外行人眼中,還常見于心理專業(yè)的低年級本科生中。他們(也包括曾經(jīng)的我)以為壹讀上了心理學,就自然而然地和別人「不壹樣」了,頭上頂著壹個充滿妖氣的「心理學」的光環(huán),時不時接受著旁人異樣的目光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也享受著這種異樣。
你們夠了!不要為「別人的無知」感到困擾了好嗎?回去好好學習可以嗎?心理學在我眼里就是個浩瀚的海洋,我在里面撲騰了十年,也不敢說舀起了壹葫蘆,即便在知乎,我也不敢輕言心理學(因為我知道很多理論是可疑的或者屬于「半成品」或者只是發(fā)明了壹個高大上「術(shù)語」來概括壹些常見的現(xiàn)象),你們就不要為是否「應該」使用專業(yè)知識來困擾了好嗎?
什么才是「心理學的專業(yè)性」?心理學的專業(yè)性是實驗設計、量表編制、統(tǒng)計以及心理學論文的閱讀和寫作,而不是什么分析別人的心理,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目標不是做樂嘉、做曾子航、做雷明老師!即便是從業(yè)多年、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也很難做到@李飛揚所說的「你應該能對那個人在某個環(huán)境下,某種狀況下會有怎么樣的反應都了如指掌,并且隨著交往的深入會越來越清楚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學習心理學越久的壹個結(jié)果,就是對「人的心理的復雜性」越心存壹種敬畏。絕大多數(shù)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只不過是去探究人心在某個角度上的小截面;心理咨詢師所使用的,也不過是選擇了某些簡化或者近似的模型和工具。確實,有些心理學的分支,比如社會心理學,積累了不少有關(guān)人際交往的洞見和知識,但是即便使用這些理論來分析我們身邊壹個個鮮活復雜的個體,仍舊顯得捉襟見肘。事實上,有時候我們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現(xiàn)實的過程,其實不自覺地,變成了用現(xiàn)實來套用既有理論的過程,變成了壹個「削足適履」的過程。
人類學家格爾茨說:「請壹位學者來做的上善之事,可能幾乎莫過于消滅壹種令人憂懼之物了」。而目前心理學對人們?nèi)粘I畹淖畲筘暙I,恐怕就是告訴大家:你是正常人,你不是個怪物,你的小毛病別人也有,你應該放棄治療(此句引動機老師)!
所以,當別人懷疑你「是否會用專業(yè)知識分析我的心理」時,你只要嚴肅而謙卑的回答壹句「不好意思,我是心理學小白,再讓我學十年,我才會壹點點」就可以了。
作者簡介:采銅,啟智新書《精進:如何成為壹個很厲害的人》作者,知乎網(wǎng)知名作者,心理學博士,另已出版暢銷電子書《深度學習的藝術(shù)》《開放的智力》,「采銅的銅」(ctdt4us),微博@崔翔宇_采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