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親子課]親歷者講述當教師的父母更容易傷害孩子?

更新日期:2021-08-22 12:55:52  來源:m.pltea.cn

導讀很多教師面對學生時和藹可親,對自己的孩子卻往往缺乏耐性。七月初,《南方周末》發(fā)表的《父母皆禍害》一文在國內(nèi)各大媒體引起軒然大波,文中有種說法,豆瓣網(wǎng)“父母皆禍害”小組7000余名成員中,“他們的父母多為小學老師”,雖然該說法后來被指為妄加推測,但“教師與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問題更多”這一提法卻讓很多人深思。廣州知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

很多教師面對學生時和藹可親,對自己的孩子卻往往缺乏耐性。

七月初,《南方周末》發(fā)表的《父母皆禍害》一文在國內(nèi)各大媒體引起軒然大波,文中有種說法,豆瓣網(wǎng)“父母皆禍害”小組7000余名成員中,“他們的父母多為小學老師”,雖然該說法后來被指為妄加推測,但“教師與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問題更多”這一提法卻讓很多人深思。廣州知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他在全國進行過上百場講座,接觸過形形色色的群體,他的直觀感覺是,教師的精神面貌不如公務員、白領(lǐng)等其他群體。那么,精神面貌不佳的教師回到家庭時,將對親子關(guān)系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講述

理性上諒解,不代表忘記傷害

李洋今年31歲了,她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她從小生活在大學校園里的教工宿舍,周圍都是教師、教授以及他們的孩子。李洋回憶說,在像學校、醫(yī)院、軍隊這樣相對封閉的居住環(huán)境中,身為教師的父母很容易將和其他同事之間的競爭延伸到下一代身上去,尤其是“孩子的學習”。

“我母親在學生中非常受歡迎,她面對她的學生時特別和藹可親,對我卻特別兇,一點也不耐煩。后來她反思說,她當時壓力很大,但是在學生面前又不能做任何有損師道尊嚴的事,到家以后,那些在工作中積蓄的疲憊、不滿,一觸到孩子的頑皮時,氣就不打一處來,表現(xiàn)得特別簡單粗暴?!?/P>

李洋的爸爸脾氣很差,在她小時候經(jīng)常打她,而且完全是舊式教書先生的路數(shù)———用戒尺打手心,看似文明,卻給李洋帶來了長久的創(chuàng)傷。

然而李洋曾最不能接受的不是體罰,而是父母總是在她想完成一件事時,第一時間上來潑一盆冷水,告訴她她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她已獲得的成績多么無足輕重。“覺得他們否定我,反對我,不理解我,覺得自己是完全孤立的,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廢物。他們的完美主義讓我變成一個事事苛求,讓自己很辛苦的人?!?/P>

當李洋成人后,努力學習心理學,成為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時,她的目的就是自救并救人。

李洋第一次跟父母坦陳自己的痛苦,已經(jīng)是在她大學畢業(yè)的那一年了。那時她出國的事兒黃了,工作也沒著落,她覺得自己很沒用,心情也不好。當她向爸爸表達自己的痛苦時,爸爸第一次走下了權(quán)威的臺階,向她講述他也有過的喜怒哀樂。這場用成人方式進行的對話,成為了李洋和父母關(guān)系的分水嶺。她試圖去理解父母之前的“潑冷水”和否定,是擔心自己走得不踏實,擔心自己多走很多彎路。

李洋坦言說這種理解很困難,因為身體是有記憶的,盡管在理性上李洋已經(jīng)原諒了父母,但是過去和父母之間所遭遇的委屈、憤怒、傷害都記錄在身體里,隱藏其中。

對話

記者:你覺得作為老師的小孩,是不是也要承受一些其他普通家庭小孩不用承受的東西?

李洋:比如說對讀書和知書達禮特別重視?還有對子女要求特別嚴格的那種控制欲?或者說相對來說他們比較“虛偽”,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現(xiàn)得不怎么一樣。愛比較自己的子女?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教師父母才有的。我覺得父母真正給我的東西是言傳身教的,比如自省心,比如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他們現(xiàn)在也會很反省當時對我的粗暴,現(xiàn)在就很尊重我。

記者:你會不會擔心,有一天自己成為母親了,也會延續(xù)父母曾經(jīng)的教育方式?

李洋:我結(jié)婚后一直沒有要孩子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害怕這種傷害的傳遞。我覺得自己的心理還沒有梳理好。

記者:有位現(xiàn)年30來歲的豆瓣成員為了反抗曾任她語文教師的母親,在此后的分科、選專業(yè)、入黨、談戀愛、生子等各方面故意與母親的意愿相違背,對于這種現(xiàn)象,你會有些過來人的建議嗎?

李洋:30歲后還這樣叛逆,是因為之前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還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和父母連接在一起,不能真正開始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一生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但永遠證明自己對的人往往不幸福。我想對她說一聲,你活著不是為了證明父母是錯的。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