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在當今這個復雜紛繁的社會里,人們?yōu)榱嗽谌遮吋ち业母偁幹姓痉€(wěn)腳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學習,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過于緊張而精神崩潰,還有一些人因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壓力而自我結束寶貴的生命。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
在當今這個復雜紛繁的社會里,人們?yōu)榱嗽谌遮吋ち业母偁幹姓痉€(wěn)腳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學習,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過于緊張而精神崩潰,還有一些人因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壓力而自我結束寶貴的生命。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jié)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jié)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
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優(yōu)裕,卻為什么總是喊苦、喊累?為什么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如此困難?孩子應該有怎樣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孩子應該過怎樣的學習和娛樂生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師大教育系在全國做過中小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大型調查,因“喜歡學習”而上學的小學生僅有38.4%.學生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次為實驗、用電腦、讀課外書,而認為最有效的即適合應考的學習方式則依次是聽講、作業(yè)練習,這恰恰是造成他們厭學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厭學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關注。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一、厭學產生的原因
厭學是學生消極對待學習的心理和行為反應模式,其表現(xiàn)為對學習的認識存在偏見,情緒表現(xiàn)消極,行為上遠離學習活動。它是一個從輕到重、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厭學不是某些學生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fā)生作用,便會在行駛表現(xiàn)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發(fā)展到高階段的一種行為表現(xiàn)形式。
(一)小學生對學習轉型期的不適應
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教師是第一個學轉型期,在此期間幼園教學目的、任務、紀律等與小學并不一樣有很大的區(qū)別。在幼兒園孩子的活動性強,上了小學孩子就要學會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書桌旁邊讀書,要應付更難的功課等。教師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的深度也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這些變化給孩子的心理帶來重大的沖擊,處理不好產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不認同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主張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那么,什么是全面發(fā)展呢?不少人往往認為一個學生的各門功課都考高分就是全面發(fā)展了,踏入了這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就會導致片面追求升學率。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危害就是使大部分學生都厭學。因為它對所有的學生都用同一個標準衡量,要求他們把上重點中學作為奮斗目標。學校好比是“工廠”,學生是這個“工廠”生產出來的一批批“標準件”。這就造成如下現(xiàn)象: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是為考高分、升學,為了回報來自社會及家庭的過高期望值而不敢不學,不得不學,其實并非對學習活動本身有興趣。學習成績也許提高了,但學習的興趣和追求知識的精神卻逐漸泯滅了,最后由于動機水平過高而導致厭學。而另外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因屢屢失敗,學習負擔更加沉重,從而對前途喪失信心,越學越沒興趣,最后自暴自棄而厭學,這是由于動機水平太低而導致的厭學。
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得學生被考試所束縛,成了分數的奴隸,潛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發(fā)展受到壓抑,當然也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教師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僅僅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對學生學習動機、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習活動對學生應該產生的深遠的心理上的積極影響。這是“片追”造成的另外兩個惡果。
其實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有一種勃勃的生機,對一切未知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如饑似渴地想了解這個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想學會怎樣在這個世界上更好地生存。這可以說就是巴甫洛夫所指出的那種一切健康的有機體與生俱來的原始的學習需要。例如小孩子經常發(fā)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就是原始的學習需要的表現(xiàn),也是學習的心理取向。而學校的學習無疑是滿足和發(fā)展這種需要的良好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是應該喜歡學習的,追求和滿足就存在于學習過程之中。學習過程本身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原始的學習需要,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隨著原有需要的滿足又不斷產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和追求。這種手段與目的統(tǒng)一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同時心理也得到發(fā)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是對所有的學科都厭學,據調查顯示,學生之所以對某學科厭學往往與授課教師有密切的關系。例如有些教師不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去啟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是簡單粗暴,過多地運用懲罰甚至是變相體罰的方法去糾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錯誤,例如某校一學生上數學課總是睡大覺,上課有時竟自由出入教室,對老師也不屑一顧,教師批評他還強詞奪理,他說:“我從上學到現(xiàn)在還沒碰到過理解我,關心我,能讓我對學習產生興趣的老師,老師動不動就辱罵學生,一有什么事,就找家長告狀?!痹瓉硇W時,一次他與其他學生一起打掃衛(wèi)生,地沒掃干凈,就被班主任辱罵,他剛爭辯幾句就被老師一巴掌。從此他恨透了這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來上課,他就是不聽,甚至搗亂,他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據問卷調查,相當多的學生過去曾受到老師的體罰或變相體罰,從而“厭師”導致學生的厭學。由此看來,有相當多的學生厭學起因于“厭師”。這樣做不但不能使原始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反而失去了學習活動中最珍貴的東西--好奇心與求知欲,更談不上新的學習需要及欲望的產生和發(fā)展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不是新奇、探索、自信等一些積極的情感,而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等消極的感覺,久而久之必然厭學。這是由于手段沒有為目的服務而與目的產生的厭學,它是導致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厭學的直接原因。
(三)社會環(huán)境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讀書無用論的滋生漫延,使許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淺的人也認為讀書無用。另外,“打工熱”的興起也使一些人認為“與其花錢讀書,不如打工賺錢”。有些打工者確實賺了點錢,使一些人更加確信這一點,所以這種“去打工”的思想在許多人的頭腦里占據了相當的地位,而且這種思想逐漸影響到了學生,使學生也開始不想讀書了。另外,一些娛樂場所的違規(guī)開放,沒有禁止未滿18周歲學生入內,使一些學生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自認為枯燥無味的知識。
(四)家庭背景對小學生的影響
1、家長的過高要求與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當家長的心愿??墒?,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只有在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適當的要求,才會使孩子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頭。如果期望過高,只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是失敗,漸漸的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了厭學的嚴重后果。如厭學學生王剛、李英的家長就是這樣。
2、家長的聽之任之不重視
有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有些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學習聽之任之,他們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言“你們這一代不管怎么學習,以后也一定是大學生了,現(xiàn)在無論什么大學畢業(yè)的都得自己找工作,所以你只要有一個大學念念就可以了,不管它是什么名牌大學還是破大學,反正以后都得自己出錢念大學,自己憑關系找工作?!焙⒆娱L時間的看電視、打電腦也從不過問。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導和扶持,父母的聽之任之,不重視,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錯誤的觀念,就會造成孩子的學習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導致厭學。
3、家庭成員不和睦
一個充滿戰(zhàn)爭硝煙的家庭和一個冷如冰窖的家庭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也每天處在焦慮不安中,試問又哪來的心思去學習呢?所以厭學情緒的產生也是無可厚非的。
二、對策與建議
(一)喚起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孩子愿做什么不愿做什么,往往由興趣而定,興趣的產生是成功的最基本條件。家長希望孩子有怎樣的興趣,就應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刺激,要使他們的興趣持久,更需要家長對他們的成功有所關注,小小的贊賞也能激發(fā)他們百倍的熱情。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挖掘教材的興趣點,這是激發(fā)興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對某門功課缺乏興趣,就不容易學好。情感激勵法、自我發(fā)現(xiàn)法、討論辨析法、實踐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要求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需要,但學習枯燥無味,必然壓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家長應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學習,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古今中外的名人有關學習的故事,給孩子樹立榜樣;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參觀、旅游,邊玩邊學習。
以“興”為導,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特長,這樣能幫助小學生逐漸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學習的動力。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小學生他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他們可以互相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調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小學生,他無特長,成績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習慣。因此以興趣為突破口培養(yǎng)特長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改革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六七歲至十一二歲的小學生來說,要讓他們高興地、發(fā)自內心地、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書本上的那些知識,并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擺在第一位的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渴望學會寫字、閱讀、作文、計算、繪畫等。對于老師來說,除了必備的教學基本功以外,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景,利用必要的媒體,巧妙導入新課,讓學生懷著輕松好奇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tài)。
2、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機會,夯實學生發(fā)展基礎
從兒童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知識并不是家長和老師交給的,而是他們自身探尋得到的。如果我們教師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留給他們以空間和自由,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尋找規(guī)律,那就一定會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形象思維方式為主的小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會有一定難度,如何縮小形象思維和抽象知識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教師除了要利用具體實在的教具外,還應創(chuàng)造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感知,從而促進學生理解力的發(fā)展和知識的內化,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尊重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期望與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長時間內用心靈來認識你的學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興什么和擔憂什么。這是我們教育事業(yè)中的一種最細膩的東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會成為真正的能手?!?讓每一個學生成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機會,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三)讓學生感受關愛,親其師信其道。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當師生關系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時,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勁。當學生與教師關系緊張時。他們會覺得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了。因此,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連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作為教育者,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進步,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四)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作出表率,要盡量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孩子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切忌急躁.教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隨意遷就,使他們半途而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生心中有了確定的目標。就會有意識地為實現(xiàn)目標去努力,從而表現(xiàn)山堅毅、頑強的勇氣。就社會而言,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就業(yè)體制改革給學生制造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有利條件,使廣大學生在升學、就業(yè)方面少一點思想壓力,多一點進取精神,在公平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復雜的,厭學的后果是可怕的??墒菂拰W的學生并不是不可救藥的,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fā),進行教育與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