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武志紅:你的欲望不心理咨詢師報考條件是罪

更新日期:2021-09-13 10:39:32  來源:m.pltea.cn

導(dǎo)讀文/武志紅,摘自《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好人,勢必有壹個特點——犧牲自己的需要。壞人,勢必有壹個特點——縱容自己的需要。好人與壞人,就這樣構(gòu)成了壹個奇妙的平衡。朋友m過生日,看著別人給他送來的種種禮物,他突然間發(fā)覺,已經(jīng)有兩年多時間他沒有送過任何人生日禮物了。他對我說,他有時記得親朋好友的生日的。但是,他不管如何叮囑自己,...

文/武志紅,摘自《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好人,勢必有壹個特點——犧牲自己的需要。

壞人,勢必有壹個特點——縱容自己的需要。

好人與壞人,就這樣構(gòu)成了壹個奇妙的平衡。

朋友m過生日,看著別人給他送來的種種禮物,他突然間發(fā)覺,已經(jīng)有兩年多時間他沒有送過任何人生日禮物了。

他對我說,他有時記得親朋好友的生日的。但是,他不管如何叮囑自己,最后總是將別人的生日禮物忘掉。最后他發(fā)現(xiàn),他心中有壹股強大的不情愿。

僅從這壹點看來,m應(yīng)該是壹個非常自私的人。

但事實恰恰相反,在家人和朋友圈子里,m都是壹個難得的好人。他對朋友是有求必應(yīng)。至于家人,他幾乎是壹個人將全家人扛在自己肩上,除了好好照顧自己的小家外,他對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擔(dān)負著太多的責(zé)任。

我為什么會成為這個樣子?m問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如此自私,m有壹點兒崩潰的感覺。

我說,這很簡單,你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要,但是你從不滋養(yǎng)你自己,你正在干枯。

甚至,你壹直以來也期待著別人的回饋,但好像你期待的回饋壹直沒來,于是你絕望,不想再這樣付出下去了。

m聽了深有感觸,他又問,我該怎么辦?

我說,看看你的內(nèi)心吧,看看你的內(nèi)在想要什么。

我讓他坐得端正壹些,放松身體,做幾個深呼吸。在他身體放松下來后,我請他很慢很慢地、帶著充分的感覺說:“我……最……想……要……的……是……”

在他說的時候,我也跟著用相同節(jié)奏的語氣,并好像用全部注意力在跟隨他壹同說:“你……最……想……要……的……是……”

壹開始,m還是用比較快的語速說,但在我的引導(dǎo)下,他的語速逐漸慢了下來,放松但又全神貫注地說:“我……最……想……要……的……是……”

當(dāng)說出他壹個隱藏很深的、他甚至完全都不知道的愿望時,他淚如雨下。

做完這個練習(xí)后,他說,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了,接下來,他會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去滋養(yǎng)他自己。

行惡之后的暴力,是為了轉(zhuǎn)嫁罪惡感

m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想到了壹系列的故事、壹系列的問題,最后豁然開朗,有了壹個很深的領(lǐng)悟:

或許,人性的壹切問題都可以回到壹個支點上——如何看待需要。

最好是成為壹個開悟的人,看破并放下壹切欲望。

但是,作為凡人,我們戒除不掉需要,并因圍繞著需要產(chǎn)生了這樣壹對矛盾的心理:

壹、需要是有罪的;

貳、我有需要。

所謂的壞人或小人,似乎沒有了第壹部分,只剩下“我有需要”。因而,他們在追求需要時沒有任何的愧疚感,更不用說什么罪惡感。

有時,這壹需要是飲食男女這些躲不開的需要;有時,這壹需要是壹種沒有實際價值而只是讓自己感覺很爽的需要。

現(xiàn)在曝出的很多惡性新聞事件中,為非作歹者都是這種心理在作祟,將別人踩在自己腳底下,別人絲毫不能反抗的感覺很爽。

他們作惡到這種份上,讓需要被滿足顯得尤其邪惡。但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陷入這種邪惡的地步,是因為他們想徹底滅掉“需要是有罪的”這種不好的感覺。

但是,他們真的是有罪的,他們真的會有內(nèi)疚感,這種內(nèi)疚感會讓他們不舒服,那他們怎么辦?

內(nèi)疚是對自己的攻擊,當(dāng)他們想完全消滅掉這種自我攻擊時,他們就將其變成了向外的攻擊。他們越是拼命滿足自己的需要,罪惡感就越強,這時他們對別人的攻擊性就越強。

但請記住,這種攻擊性既是壹種自戀,也是壹種罪惡感向外的投射。

這種罪惡感投射到頂峰,他們會信奉壹種強權(quán)邏輯——“你這么弱,你活該被我利用?!备鼑乐氐臅r候,壞人剝削、傷害了好人后,還要將好人殺死,因為壞人覺得“你如此軟弱、你如此笨蛋,你該死!”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