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你會不會常自責自己或家人及同事做得不夠好,使自己陷入低沉的心境而無法自拔。其實你的心情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改變其實很簡單。安琪這星期的工作特別忙,每天加班都到晚上十點,知道星期六,她好不容易忙完,坐下來松口氣,突然想到:這星期二是媽媽的生日,她居然忘了。天啊!她拍拍頭,難怪上星期五媽咪特別打電話問她:“下星期二要不要回...
你會不會常自責自己或家人及同事做得不夠好,使自己陷入低沉的心境而無法自拔。其實你的心情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改變其實很簡單。
安琪這星期的工作特別忙,每天加班都到晚上十點,知道星期六,她好不容易忙完,坐下來松口氣,突然想到:這星期二是媽媽的生日,她居然忘了。
天啊!她拍拍頭,難怪上星期五媽咪特別打電話問她:
“下星期二要不要回家吃飯?”
她一時沒想到老媽其實是在暗示她。自己的生日快到了,安琪居然茫茫然的回答:
“不行啦,我要加班呢!”
現(xiàn)在想起,安琪覺得好慚愧,不斷自責:“我怎么可以這樣?我應該記得媽媽的生日才對。唉!我真不孝!”
跳脫迷茫的情緒
我們常在對自己不滿或感到羞愧的時候,會產生“我應該如何、如何”的想法。
例如:遲到了,就自責:“我應該做個守時的人”,或像上面例子中的安琪,就會想“我應該記得媽媽的生日才對!”
這么一來,往往會陷于自責、羞愧的情緒當中,有時甚至會無法自拔。
你是否也有過如此的經(jīng)驗呢?
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必須換個思考方式,不再用強制性的“應該不應該”思考方式,而改用“如果……會更好”的想法取而代之。
例如例子中的安琪,不妨這么想:“如果我記得星期二是媽媽的生日的話,就會更好,但我忙暈頭了,與其想:“我應該守時的”,不如想:“如果我能準時到的話,會好很多,但實在有事耽誤了,所以晚到,下次我一定記得做更好的安排。”
換個思考方式,好讓自己從這愧疚的情緒中跳出來。
除了自責時會陷入“應該”的迷思中,我們在責怪他人時,也常常喜歡用“應該不應該”的思考方式。
例如:小孩的成績單不理想,于是開口:“你應該考得更好”;或老婆責備健忘的老公:“你應該記得我們的結婚紀念日的啊!”
下次再有這樣的情況,請改用另一種說話方式,例如:對考得不好的孩子說:
“如果你能多考十分的話會更好,不過這次你并沒考好,所以只好接受老爸的處罰,下次就少打點電動玩具,多花點時間準備考*試,好嗎?”
畢竟,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要緊的是振作起來好好為明天沖刺,而不是自責自怨,導致一錯再錯。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