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一個被奶奶爺爺帶大的女孩說:“我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個孤兒?!蔽覀兘?jīng)常聽到這樣的理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他的未來??墒?,假若此刻他都不好,未來怎么會好呢?不要把“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四世同堂、兒孫繞膝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是家庭生活中彼此溫暖、合理互助的一種...
一個被奶奶爺爺帶大的女孩說:“我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個孤兒。”
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理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他的未來??墒?,假若此刻他都不好,未來怎么會好呢?
不要把“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y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四世同堂、兒孫繞膝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是家庭生活中彼此溫暖、合理互助的一種形式?,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老人都會幫子女照看孩子,這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也是家庭成員間很現(xiàn)實的關懷。
但這件事應該做得有度,如果“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yǎng)”,就會過猶不及,變成幫倒忙。
很多家長在孩子剛過了哺乳期,一歲左右,甚至更早,就把帶孩子的任務“承包”給爺爺奶奶,即使生活在一個家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事務,全部由老人包辦,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業(yè)余角色。更有一些沒條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長,干脆把孩子全托給老人,一周見孩子一次,或一月甚至一年見一次。
兒童和世界的第一個聯(lián)結通道是由母親建立的。母乳喂養(yǎng)、肌膚相親、一言一語、一歌一笑,等等,都是在打通和拓寬這個通道。
親密母子關系是親密父子關系的前提,孩子與父母間親子關系的質量,又決定了孩子未來和整個世界的相處質量。
我在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些一頭霧水的家長,他們和孩子的相處有很多困擾,主觀上很想解決,但對于了解孩子這件事,既缺少能力也缺少興趣,所以改善也非常不易。
比如有位媽媽給我寫咨詢郵件,一封信基本上只有三句話。第一句說她2歲的孩子經(jīng)???,第二句問我這是怎么回事,第三句直接索求答案“如何能讓孩子不哭?”
從她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感覺她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何等沒有興趣。
還有一位媽媽,她說自己4歲的孩子在外面特別膽小,但回家卻經(jīng)常發(fā)脾氣,不知這是怎么回事。
我提醒她應該注意兩個方面:第一,家長是否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發(fā)脾氣,做了壞榜樣;第二,是否平時對孩子管得太嚴太細,甚至有打罵,孩子心理受阻,就會膽小且脾氣不好。
她回復說,你說得對,這兩種情況確實我們都有,家長確實有些地方做得不好??赡銢]回答我的問題,我的問題是怎么能讓孩子在外不膽小、回家不發(fā)脾氣啊!
從這些家長的態(tài)度和反應可以看到,她們和孩子間隔著一塊玻璃,表面上看靠得很近,卻無法擁抱,無法溝通。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這些媽媽文化素質低,或比較笨,從我接觸過的家長來看,并不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其實學歷很高,只是在和孩子相處時,顯得很“笨”。
追問這些家長和孩子的早期相處情況,大多是走了“隔代撫養(yǎng)”的路線。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謂母親的技巧,我們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每天都會產(chǎn)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應用她對孩子的領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對孩子有興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贏取他的情感,并保護他的利益時,才會有這種技巧。
中國民間有種說法,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親自拉扯才會親,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血緣固然是一條紐帶,但僅靠血緣溝通親情,恐怕不夠。
如果和孩子早期相處不足,彼此間的情感聯(lián)結就會比較稀疏,而這種聯(lián)結是有時間段的,錯過了就很難再建立新的聯(lián)結。這一點也已被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所發(fā)現(xiàn)和證實。
大自然設計人類是有深意的。讓我們想一下,為什么民間會總結出“寧死當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這樣一種真理般的俗語?
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維持到六七十歲,甚至80歲,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歲左右?
這樣的設計,就是要保證一個孩子出生后,他的媽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撫養(yǎng)他長大成人。
一個孩子失去父親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親,則是失去了整個世界。
父親撫養(yǎng)都不能完全取代母親,何況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