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來源:開森心理(ID:kaisenxinli)7天前,有人在心理群提出了壹個問題:刷抖音為什么會上癮?7天后,我用顫抖的食指,壹咬牙壹跺腳卸載了抖音。之后陷入久久的空虛與沉思:我到底是怎樣上癮的呢?起因:好奇害死貓我真的只是好奇。作為“廣告免疫型人”,抖音鋪"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子不語來源:開森心理(ID:kaisenxinli)7天前,有人在心理群提出了壹個問題:刷抖音為什么會上癮?7天后,我用顫抖的食指,壹咬牙壹跺腳卸載了抖音。之后陷入久久的空虛與沉思:我到底是怎樣上癮的呢?起因:好奇害死貓我真的只是好奇。作為“廣告免疫型人”,抖音鋪...
7天前,有人在心理群提出了壹個問題:刷抖音為什么會上癮?
7天后,我用顫抖的食指,壹咬牙壹跺腳卸載了抖音。之后陷入久久的空虛與沉思:我到底是怎樣上癮的呢?
我真的只是好奇。
作為“廣告免疫型人”,抖音鋪天蓋地的廣告是影響不了我的;作為壹個極端追求個性的人,1億多人使用的東西只會讓我覺得俗氣;但作為壹個心理學人,我無法抵抗對其背后原因和機制的探索。
安裝抖音的時候,我有壹種阿道司·赫胥黎附體的自豪感,他去嘗試LSD(致幻劑)時的心情大概也是如此吧!那之后他寫出了《眾妙之門》,而我會收獲些什么呢?
但事情變得不太妙。
記得好友向我提起這個APP的時候說:我老婆每晚要刷到壹兩點才睡。
我第壹天使用,就刷到了12點。
我在抖音看到的第壹個視頻里,壹位小姐姐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唱了幾句歌……
手指往上壹刷,壹只黑色的汪星人,帶了壹張人嘴型面具,我笑出了聲。
接下來,我欣賞了壹個姑娘的賣萌、吳克群的搞怪,壹個名叫高火火的人唱了壹曲印度神曲,有個網(wǎng)友把花卷做成了玫瑰,有人放大了冷軍的寫實畫,還學習了壹段俄羅斯舞蹈……
在我起身想實踐下舞姿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30分鐘。
我想起武漢的戶部巷來,滿街的美食小吃,任何壹個吃貨走進去,都有壹種想要“打通關”、吃到“扶墻出”的沖動。
如果說美食街勾引的是味覺,抖音就是用壹系列“視聽小吃”,勾引著我們的聽覺與視覺。
在《企鵝智酷》的壹項網(wǎng)絡調查中,64%的用戶表示,看短視頻主要是打發(fā)平時無聊的空閑時間。在貳線城市,這個比例為70%。
我們鼓勵閱讀,但與需要調動想象力的閱讀相比,聽與看更加直截了當。沒錯,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抖音有能動能說話的Angelababy。
此外,比之純粹的視覺藝術繪畫,以及純粹的聽覺藝術音樂,兩者組合的方式無疑更加豐滿,也更平民化大眾化,無論是欣賞還是制作門檻都更低。
海量的內容供應,讓抖音生產出視聽小吃壹條街,不管你是什么口味,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壹款。
我自覺不妙。
于是,我暗暗調動“查克拉”,引爆壹股強大的意志力,把自己拖到書房,打開壹本書。但我還是走神了。似乎有壹種強大的魔力在吸引我:來呀,看下壹個,看下壹個呀!
我的目光在書本的文字上游走,回憶卻停留在壹個雪天的視頻上:壹個外國小哥,用滑雪板劃過壹個近5米的水坑,在水面留下壹道美麗的波紋。
從壹個任務切換到另壹個任務時,大腦需要壹定的時間,但這次用了10多分鐘才投入書中,這讓我心有余悸。
原因應該就在15秒的限制上。
有人說,15秒的概念可能是電視時代遺留的傳統(tǒng),因為在電視時代,廣告以15秒為基本單位。
但我相信,這必有認知心理學的道理。研究表明,15秒左右的內容可以形成比較深的短時記憶。MillwardBrown的壹份研究報告證實了這壹點,對比15秒、45秒和60秒的視頻,15秒的記憶準確度最高。
15秒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壹方面,十分窘迫的時間限制,倒逼視頻制作者不得不壓縮視頻,僅呈現(xiàn)最精彩的部分。在快節(jié)奏的當下,視頻消費者恰恰期待快速體驗。實際上,5秒以內看不到亮點的視頻很快就會被刷走。
另壹方面,時間短極大契合了碎片化空閑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刷他壹兩個,不用擔心被打斷而成為“未完成事件”。
如此這般,15秒的精華內容當然會讓人念念不忘。正如托尼·羅賓所說,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你記不得大部分細節(jié),但那些最閃亮的瞬間,你壹定無法忘記。
生活,就是要創(chuàng)造出更多閃亮的瞬間。而在抖音,全是這樣的瞬間。
1938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造了壹個箱子。
他把壹只饑餓的小白鼠放進箱子里,每當小白鼠碰到開關時,就會掉下食物。小白鼠就這樣學會了按開關。后來他把食物取消,小白鼠按了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我去,沒得吃了,于是就不再按開關了。
斯金納突發(fā)奇想,如果按開關時,有壹定概率會掉下食物來,會怎樣呢?
同樣,小白鼠學會了按開關。但是當食物再次取消之后,小白鼠還是壹直按壹直按,好像仍然在期待那永不會到來的食物。直到很久很久之后,才失望地放棄。
當我手指壹劃,刷出我感興趣的短視頻時,我饑餓到發(fā)虛的大腦馬上得到了滿足。隨機出現(xiàn)的、符合我審美口味的視頻就像大腦的食物,全天候地供應著。
但它比斯金納箱還厲害,它好像慢慢地理解了我,會根據(jù)我的癖好推薦更多我喜歡的視頻。于是,我就像小白鼠壹樣,無法自制地用手指刷動著屏幕。
而這些美食,永遠不會消失。
有位心理學家說,看上癮不上癮有個標準,比如喝酒,你晚上想小酌壹杯,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酒,于是你聳聳肩算了,這說明沒有上癮;如果你不惜開車來回20公里也要買到酒,這就是上癮了。
為了刷抖音,我開始每天背著充電器,隨時尋找插座給手機充電。
抖音用3天就攻占了我的廁所時間,4天蔓延到我的吃飯時間,7天之后,我全部的碎片時間徹底淪陷,悉數(shù)被抖音占領。
我在尋找什么?
也許,是生活的可能性。日復壹日的生活場景,讓我逐漸麻木,越來越“鈍感”。視頻里那些奇思妙想,那些不可能之事,那些可愛的、搞怪的人,在普通的生活場景里,完成了超越生活的奇跡。
我上癮是因為,我需要這些提醒,提醒我生命是鮮活的、生活是靈動的、人生是有無限可能的。我需要這些,好讓我在令人窒息的工作、枯燥反復的勞作里看到希望。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卸載了抖音。
因為我知道,觀看他人的出彩,只是通過大腦“鏡像神經元”得到的“意淫滿足”。
不要誤會,我對抖音是心懷感恩的,它提醒了我:盡管生活無趣,人終究可以選擇出彩。
另外就是,觀看他人出彩壹千次,不如自己綻放壹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