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常見心理 > 社交恐懼 > 正文

心理:其實你不是內向,而是有邊緣性社交恐懼癥

更新日期:2021-08-12 11:33:38  來源:

導讀你是否從小到大親戚聚會時,都會得到一個“這孩子怎么不說話,太內向”的評價?是否在人群中無所適從,一旦發(fā)現有人注意到自己就會變得畏畏縮縮,極不自然?走路不喜抬頭,盡量避免與人對視。在小組作業(yè)時,上去演講的那個人永遠不可能是你,不僅是大家不會推選你,自己一旦被選中還會百般推脫。...

  你是否從小到大親戚聚會時,都會得到一個“這孩子怎么不說話,太內向”的評價?是否在人群中無所適從,一旦發(fā)現有人注意到自己就會變得畏畏縮縮,極不自然?

  走路不喜抬頭,盡量避免與人對視。在小組作業(yè)時,上去演講的那個人永遠不可能是你,不僅是大家不會推選你,自己一旦被選中還會百般推脫。

  大家集會時,也往往都會挑選那個最不引人矚目的角落。害怕他人的批評,總因為別人的話否定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一緊張還會有手抖心悸肚子疼的現象。這些,你中了哪幾條?

  解析案例

  一位邊緣性社交恐懼癥患者,名叫夏洛特,手機軟件設計師。在與心理醫(yī)生的溝通中,夏洛特講到:“在出席聚會時,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找借口躲到衛(wèi)生間,在清潔的抽水馬桶上坐著,邊看漫畫邊聽外邊宴會中的熱鬧,再體會內心的掙扎。”

  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要追溯到上一次的朋友聚會上,因為夏洛特講到“爵士樂在美國新奧爾良,被作為紅燈區(qū)的背景音樂”。

  隨后就被那個聚會上的鐵桿兒爵士愛好者,當著大家的面批評得體無完膚,而后又有一位男士跳出來說啊“女人懂什么爵士精神,你們與一個不懂行的門外漢爭論,也太愚蠢了吧。”

  爭論到此,已吸引了全場目光的夏洛特,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于是在之后的聚會里,就有了開頭那一幕,夏洛特小姐找到的“地縫”。

  作為患者而言,夏洛特是屬于典型的邊緣性社交恐懼癥,恐懼人群,害怕被關注,經歷一次長時間的集體矚目后癥狀變得更加嚴重,就算是呆在人群的角落也不能安心。

  邊緣性社交恐懼癥的患者一般在個人經歷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有過類似的情感創(chuàng)傷,那么在心理學中是如何判斷邊緣性社交障礙的?

  患者的性格特征

  情感非常敏感:在這方面大家應該深有體會,我們常會用來安撫性格敏感的人的話大概是“你想多了吧?人家沒有那個意思。”之類的。

  也就是說,在一群朋友的相處中,社恐患者往往會對同一件事,體驗到別人體會不到的情緒,他們的情緒門檻可以說是很低的。

  一點點細微的情緒變化都能被他們捕捉到然后無限放大,從而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厭惡的負面情緒。容易被他人和環(huán)境所影響,是這類患者的特征之一。

  情感非常強烈:與第一點同樣的問題,若是兩個人都察覺到了那種細微的情感變化,另一個人可能只會感到一點小打擊,但社恐患者對同一件事可以感受到程度更強烈的悲傷,會更深地停留在患者心中。

  情感持續(xù)時間長:一般來說,受到小打擊的普通人或許十分鐘以后就能忘掉這件事,又能與同事談天說地,但社恐患者可能會難受一整天天甚至會一直將這件事埋在心底,當作一張標簽貼在別人身上,也貼在自己身上,造成一個無法走出去的閉環(huán),從此以后恐懼交流。

  容易采取沖動行為:如果這種負面情緒一直得不到釋放,到達頂峰讓人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哭泣,焦慮,發(fā)脾氣。

  普通人在感受這些情緒時,通??梢钥刂谱∽约?,社恐患者必須將這種失控寄托在其他事物上,一部分是通過網絡和書籍釋放,另外一部分是通過抽煙喝酒來減輕焦慮。

  產生原因

  這樣病癥的產生,除開本人天生性格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是最為顯著的。不論是家庭環(huán)境的成長經歷,還是出身社會后的社會環(huán)境,都會是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成因。

  家庭因素:社恐患者本身而言就有體察情緒的天賦,從出生就帶有豐富的情感,如果偏偏原生家庭是漠視情感,甚至是壓抑情感的。

  長時間成長過程中的壓力,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恐懼情感的種子。不愿接觸人群,不敢被人發(fā)現情緒,敏感又自閉。

  社會環(huán)境:如果在家庭中,心理健康就得不到重視,長大踏入社會后保護層更嚴重,幾乎不會輕易對他人敞開心扉,同樣是在社會中打拼的其他人,更沒有閑心來關照和治愈一位看起來內向陰郁的同事。

  在身邊人很少注意的情況下,社恐患者又會受到程度不等的情緒傷害,與周圍環(huán)境的格格不入,又令他們陷入更深一層的心理困境。

  自我療法

  首先,在面對令人慌張的情況下,要將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嘗試使用腹式呼吸法—吸氣的時候肚子伴隨吸氣鼓起,呼氣的時候盡量將肚子中的氣吐干凈,循環(huán)幾次,便可稍見成效。

  其次,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要逐漸放開心態(tài),接納自己。停止因為外界的標準來挑剔自己,批評、苛責自己,別因為對負面情緒感到慌張和恐懼就放棄,當你愿意正面解決,仔細思考事情時,常常會發(fā)現并沒有當時情緒上來時感受到的那么多的惡意。

  最后,要明白“做自己就好,喜歡我們的人本就是喜歡我們原本的樣子。”就算不是患者的人們通常也會壓抑自己的個性來迎合外界的評判標準,仿佛這樣做就能讓自己安心,在這大千世界中找到安身之所。其實不然,無法讓別人了解真正的你,反而會引起誤會,增加矛盾,變得越來越虛偽,直到再也喚不起自己的真情實感。

閱讀全文
Cnzz